你知道1周内成功抢救3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意味着什么吗?一项权威调查发现,我国每年约有54.5万例心源性猝死病例,常规下心跳呼吸停止4min内进行心肺复苏、救活的概率是32%,4min以后再进行心肺复苏,仅有17%能救活。而我院急诊医护人员在不足50%大数据下能够实现1周内成功抢救3例的猝死病例,其背后凸显的是急救实力和团队素养。
在普通诊疗中,4min稍纵即逝,微不足道,甚至还来不及了解基本信息,而在急诊中,4min内必须完成评估、识别、干预等一系列规定动作。只有在有限的救治时间窗内实施有效的复苏,才可能提高救治成功率,为此,急诊医护人员历经新冠疫情的防控保卫战后,在金桂飘香的时节,一路披荆斩棘,筚路蓝缕,自强不息,护佑生命。
这3名猝死患者中,其中1名是大量饮酒后致缺血缺氧性脑病,从接到命令单那一刻起,院前急救人员便开始电话指导目击者展开CPR,直到救护车到达现场,急救人员无缝不间断接替按压,标准的按压姿势,频率,深度,更好的保证心排出量和灌注,这得益于科内常态化、实战化的急救演练,开放气道,一气呵成,清理分泌物,干净利落,简易呼吸器安装一步就位,循环和呼吸双管齐下,基础生命支持术高效、快速进行,保障后续高级生命支持顺利实施。这背后,凝练着医护人员无数次的磨合,无数次对每一项急救操作的重复再重复,无数次对于细节的精益求精,更饱含着与死神赛跑的决心和执拗以及对生命的敬畏。
在构建防治心源性猝死的“护心”长城中,防阻原发病毒害“心”是根本的症结所在。自我院获得国家级胸痛中心以来,以急诊科为核心的急危重救治大平台应运而生,急诊医护人员以此为契机,一鸣惊人,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总结出一套完善的急救流程和路径,使得抢救工作高效化、科学化、严谨化及规范化。另2例猝死患者的病因均是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恶性心律失常,这不仅要求急诊医护人员要在第一时间内快速反应,团队协作,恢复患者自主呼吸循环和心率,还必须早期开通绿色通道,启动胸痛流程,包括心电图的完成,血液相关指标的采集,一包药口服以及联系专科会诊,并且紧急制定治疗方案。而在心梗患者实施有效治疗前,最棘手最凶险的莫过于转运途中突然的病情变化甚至心脏再次停搏,急诊医护人员必须携带好除颤仪等抢救仪器,做到安全转运。发病前期强有力的急救干预,不仅稳定住生命体征,更使得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根本有效的救治,在复苏成功的同时,更改善了预后。
明确的分工、有条不紊的团队急救是打赢“护心”保卫战的基石,为此,急诊医护团队将不断锻炼队伍,磨合机制,筑起防治心跳呼吸骤停的长城,最大限度降低死亡率,不忘初心正逢时。
(急诊科:陈蓉)
上一篇:青春不问西东 岁月自成芳华
下一篇:我在慢慢走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