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成立于1998年,担负着全市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任务。急诊科拥有先进的全市120急救网络信息系统和完善的院内院外急救网络通信系统,科室开放床位8张,其中抢救床2张,配有多功能心电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心肺复苏泵等抢救设备。科室共有医护人员24人,其中医生7人,护士12人,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医务人员20人,是一支具有高学历、高素质、高水平的急救队伍。他们积极开展优质服务,以救死扶伤为己任,本着“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宗旨,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立足本岗、奋发进取,以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挽救了无数危重病人的生命,把满腔的热忱和青春年华奉献给了患者和急救事业,用心灵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青春赞歌,在广大患者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一、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荆门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全体医务人员在医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跟当前形势和创三级人民医院的步伐,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与“解放思想,开放崛起”的大讨论活动中,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廉洁行医、诚信服务、以病人为中心,文明优质服务树医疗新形象,加强内涵建设、和谐医患关系,在打造“全民健康形象工程”活动中成绩突出,开展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为大家提供交流沟通的平台。使急诊科每一位医务人员都感受到工作的快乐和自豪,增强了敬业精神和责任感,塑造了医护人员良好的工作形象,营造了和谐温馨的工作氛围,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
“时间就是生命,责任重于泰山”,是荆门市人民医院急救人的工作理念,荆门市人民医院急救团队承担着全院急诊急救及急危重病人的抢救和转运工作,同时还承担着荆门市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应急任务,工作难度大、风险高,但是医护人员不怕苦、不怕累,时刻将拯救病人生命的重任记在心间,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加强医疗建设,实施**管理。
科室坚持以制度建设为重点,使医疗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了科室的管理水平,使科室步入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的轨道。全体员工认真落实医院开展的服务承诺制、首诊负责制、三级医生查房制等工作制度,定期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征求患者及家属对科室各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针对所提意见,科室及时开展讨论,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加以解决。通过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为病人提供了安全、满意的医疗护理服务,实现医疗护理工作无投诉、无差错、无纠纷。
2006年8月1日,石桥驿207国道枣店路段发生重大车祸,在接到电话一分钟内,急救中心当班人员就集合到位,两辆救护车载着医护人员如离弦之箭,风驰电掣地赶赴事故现场。一到现场,医护人员立即冲下车抢救伤员,钟医生麻利地为一名骨折的伤者包扎固定,王护士为一名昏迷的伤者清除呼吸道异物,进行紧急处理,救护车司机砸破玻璃,救出困在变形的驾驶室内的伤者。医护人员有的手划破了,有的全身沾满了血迹,但他们全然不顾,大家紧密配合,迅速处理完现场,并将四名伤者接回治疗,整个抢救过程仅用了五分钟。仅2008年急诊科共接诊大型车祸18起,抢救伤员92人,成功率达到了95%,得到了患者的赞扬和社会的认可。
三、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
急诊科是生与死搏斗的沙场,在这里,生与死往往就在一瞬间。医护人员仅有爱心和奉献精神是不够的,必须具备过硬的医疗技术,才能保证抢救的高成功率。为了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科室每年选送业务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每月进行一次技术操作考核,每周进行一次业务讲课,强化三级训练,对新上岗的护士进行岗前培训,要求所有医护人员熟练掌握八大项急救操作技能:呼吸机的使用、气管插管、心肺复苏、心脏除颤、心电监护、洗胃术、套管静脉穿刺等,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培训活动,提高了科室员工整体技术水平,保证了医疗质量,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
荆门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将提高急诊急救技术水平作为科室建设的重点,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及岗位练兵。2006年11月7日晚8点50分,荆门市人民医院急救分站警报骤响,信息显示,在市区长宁大道北段啤酒厂以北十字路口处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有数人受伤,需紧急救治。接到报警后,仅一分多钟,急诊科首班司机和第二班司机驾驶着二辆救护车载着医护人员携带早已准备好的氧气袋等抢救设施和药品,风驰电掣地赶往三公里外的出事地点,6分钟就到达了现场。到达现场他们才发现是荆门荆门市人民医院医务科、护理部及分管副院长等全部在模拟的车祸现场等候。知道是一场演习,但医生和护士没有丝毫懈怠,仍立即对“病人”按照操作规程展开抢救,实施了人工心肺复苏、下肢开放性骨折出血的止血包扎固定、脊椎骨折病人的搬运以及给氧、建立静脉通道等急救措施,在返回途中仍持续不间断的维持抢救措施。将病人急救上车后,在返程途中,急救人员按照医疗急救流程及时通知了总值班及骨科、心胸外科、脑外科等接诊医生迅速到急诊科等候。急救车到达急诊科后,接到命令已赶到的以上科室医生立即进行相关抢救。通过多次演习,检测了医务人员在应急救援方面的水平,进一步增强了医护人员的急救意识,及时改进了不足之处,将处理群发群伤事件的应急救援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四、优质服务,以人为本。
荆门市人民医院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坚持以人为本,把文明优质服务融入到医疗活动之中。为了使患者真正享受到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荆门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以全新的服务理念,开展了一系列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服务活动,在为患者提供急救医疗服务基础上,积极提供精神、文化、情感服务和人文关怀,一切从病人的利益出发,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医护人员的真诚服务。急诊科规定对待病人必须来有迎声,走有送声,不满意有道歉声;每当听到病人急促的脚步声和救护车的鸣笛声时,急诊科的护士必定在第一时间到门诊大厅接诊病人,在检查的同时,及时通知医师给予有效的抢救;注射室弹性排班,延长工作时间,使上班族和学生可以在下班放学之后及时得到治疗;为病人提供了24小时的开水,并在冬天为病人提供热水袋;实行医疗费用清单制,让病人明明白白消费。这一系列人性化的举措,受到了患者的好评。
在今年50年一遇抗击雪灾的战斗中,荆门市人民医院急救人冲锋在前、表现勇敢,表现出了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为抗雪救灾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其中刘华、王程被评为市抗雪救灾先进个人。在汶川大地震之后,急诊科积极响应“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号召,派出医疗急救队到武汉医院增援。08年9月,急诊科派出一组急救队参加 “反恐防暴演习”, 为创建和谐社会、和谐奥运尽了一份力。
五、团结协作,和谐共进。
一个科室的成功不能仅依靠个人的能力,更主要依靠整体水平的提高,强调抢救病人的群体效应。急诊科工作苦、任务重、风险大、时间紧,易导致医护人员产生焦虑、紧张、烦躁等不良情绪。为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观念,充分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急诊科鼓励员工发挥个人潜能,参与各种文化建设活动,08年4月,荆门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在荆门市120急救中心组织的“我是急救人”演讲比赛中获得二等奖;08年5月,在“5.12”护士节文艺晚会中,急诊科的“群口说唱”获得一等奖;在08年10月荆门市“电信杯”急救技能大赛上,荆门市人民医院急救站代表队取得了团体一等奖,队员李勇胜、张君、王丹分别获得了个人第二名、第三名和第六名的好成绩,并被授予“全市医疗急救技术能手”的称号。
近年来,荆门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多次被评为“双文明先进集体”,03-08年间,王红艳、石楚才、杜小梅、李华军、潘晓梅等同志均被评为“院先进个人”,08年,陈亚丽被评为“十佳优秀护士”,07-08年,李华军被评为“全市优秀驾驶员”。这些年来,荆门市人民医院急救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团结协作,工作效率高、服务质量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满意度和民众认可度,在全市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急在时间之前,救在生死之间”是荆门市人民医院急救人的真实写照,为了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他们怀揣百分之百的热情,用最快的速度,最优质的服务,最精湛的技术,战斗在生命的第一线。
(写于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