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龙,男,生于1962年6月,现年45岁,汉族,沙洋县李市镇人,中共党员,硕士,主任医师,整形外科首席专家。历任荆门市口腔医院副院长、荆门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荆门市卫生学院副校长、荆楚理工学院(原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兼卫生学校校长、荆门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现任荆门市人民医院院长、湖北省整形外科学会委员、湖北省医学美容学会美容外科学会副会长、湖北省青年联合会委员、荆门市整形美容外科学会主任委员,荆门市美容美发业公会会长。先后被表彰为湖北省新长征突击手、荆门市十大杰出青年、荆门市十佳青年、荆门市新长征突击手标兵。连续4次获得荆门市科技拔尖人才称号。
从最基层的普通医生,到小医院的管理者,再到全省规模和影响最大的二甲医院的领跑人,李成龙一直以一个“奔跑者”的姿态出现,而且留下了一串串难以超越的“纪录”,但这并不是终点,他仍在用“奔跑”不断地。
在全省整形外科领域第一个出版专著和译著,并让著作发行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著名大学和研究学院的典藏;
拿到主任医师职称时,是全省地市级医院中最年轻的,省医学职称评审委员会的专家为此两次“约见”,除了面试的审慎外,更多的是见见这位基层的“青年才俊”;
我市科研成果史上第一个科技进步一等奖,而从该奖项设立起的5年内,一等奖便一直空缺;
从1989年起,连续10多年的荆门市科技拔尖人才,首次获此荣誉时,也是全市最年轻的;
……
集如此多“纪录”于一身的,就是荆门市人民医院院长、整形外科专家李成龙。如今,这样的“纪录”还在被不断地“刷新”:2006年,李成龙高票当选湖北省整形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一个地市级的医学技术人才跻身省级医学会副主委,全省仅有3人享此“特例”,而这也是荆门的唯一一人。这就是李成龙,一个不断创造纪录,并不断刷新、一再书写奇迹的人。
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用李成龙的话说,“不懈的奔跑”和从基层工作做起带给自己的磨励成为他这个“永动机”马力强大的引擎。翻开李成龙的履历,基层工作带给他的印记足够明显。1982年,李成龙从恩施医专毕业,从那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他开始了自己20多年的医学生涯。学业上,1988年,李成龙从湖北医科大学本科毕业,2002年获得武汉大学卫生事业管理硕士。工作中,经过10多年的基层“打磨”,1993年,李成龙走上领导岗位,担任市三医院长、党委书记,1998年担任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荆门卫校校长,2002年担任市二医党委书记,2003年担任市二医院长。
回看李成龙的学术之路,最初给人们留下深刻记忆的,要追溯到1987年,这也是让李成龙在业界和患者当中声名鹊起的开始之年。一位马河镇的病人找到了李成龙,病人2岁时遭遇烧伤,造成头部大面积秃发,而后的30多年里,无论春夏秋冬,一直要戴着帽子生活,偶然的机会,听说了在医学整形外科领域已小有名气的李成龙并慕名而至。李成龙为他施行了疤痕性秃发修复手术,且大获成功,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病人头上大面积烧伤表面长出了黑亮的头发,戴了30多年的帽子终于可以拿掉,病人对李成龙千恩万谢,直到现在,病人对当年的那位“小医生”仍心存感激并衍生出了朋友般的情谊。
牛刀小试且大获成功后,李成龙也进入到自己快速的医学创新轨道。1988年,李成龙在全国首创“埋成法酒窝再造术”引起轰动,其技术被全国多家杂志刊载,而该技术也一举夺得我市空缺多年的科技进步一等奖。
其后,李成龙在疤痕性秃发、擦皮术治疗及美容手术、烧伤疤痕治疗上都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治疗方法,专业技术也走出了荆门,在全省整形外科领域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奇兵”,其技术水平一直处于全国先进水平的行列,成为荆门整形外科领域的一面旗帜和“形象代言人”。成绩一串串,赞誉扑面来,但李成龙相当清醒,他知道,医学路上永无止境,前进的路上不容“歇脚”。为了拓展整形新领域,李成龙致力于整形手术新研究:把整形技术应用到创伤救治中来,以前创伤救治由非整形专业医生进行,存在二次整形的问题,若把整形技术应用进来,两次手术可以一次性完成,减轻患者痛苦的同时也减小了患者费用的压力。通过在医院临床的应用,反响非常好,又一次得到业界和广大病患者的一致认可。
将自己学术上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并形成文字,让同行从自己的经验中受益,也是李成龙能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挤出时间付诸行动的原动力。早在1987年,李成龙就在《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上发表了学术论文,而这竟是全省整形外科领域在此期刊上刊发的第二篇学术论文。能超越诸多省级学术专家代表全省第二次登上全国性的大舞台已不是重点,重要的是,能在如此权威的全国性期刊上发表论文,给了李成龙莫大的勇气和信心,需知在当时,这几乎是一名地市级医生难以企及的目标。满堂喝彩的同时也让李成龙这个来自基层的医生得到了医学大家庭的尊重。其后,一发而不可收,除了在这些份量极重的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外,他还先后出版专著《美容整形外科学》、《现代外科诊断学》、《眼部整形外科学》、《医学美容咨询》、《美容整形求医指南》等,成为全省医学整形外科领域出版专著的第一人。1993年,李成龙译著《邱氏美容手术》引起轰动,该书发行20多个国家,并被国内外多家著名大学和研究学院收藏,成为国内引用最多的学术著作之一。
专业技术的成功不仅得到了国内同行的认可和肯定,还得到了国外同行的关注。1995年,声名在外的李成龙由美国医学会出资邀请赴美讲学。先后在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等多家院校的学术会议上做报告,其《擦皮术后的色素沉着问题》及《瘢痕性秃发的一次性修复》的报告论文在美国“大出风头”,得到了美国同行的高度评价。2008年,以他为学科带头人的市二医医学美容科被确认为我市惟一个临床类省级重点专科。
刊发论文,发行专著,赴美讲学,为新技术大张旗鼓地宣传和造势,“张扬”是李成龙特定和独有的学术气质,这是他取得成绩不可或缺的“硬件”。科研、学术、临床,做起来风风火火,一往无前,朝气与闯劲成为他身上的“主旋律”,用同事们的话说,与他共事总能被他的情绪所感染,总是有希望,总是有新的课题和研究的方向,而且,学术上的勤奋和敏锐加上一心为病人着想的“平民情结”总能为他理出科研的新思路,一出手便是业界认可的“热门”,并能实实在在地为病患者带来好处和希望。但“内敛”同样是李成龙的特质,学术上耐得住寂寞,能抵挡住社会方方面面的诱惑,在学术上形成“定力”,这同样是带给他诸多成功的条件和基础,纵观李成龙学术成果的峰值图,不管是普通医生,还是医院的领导,都能出成果。一心扑在业务上的医生自不必说,能在担任医院领导这一繁忙工作的同时,拿出这份“炫目”的成绩单,没有相当的“定力”是不可想像的。“张扬”与“内敛”、持重与激情在他的身上达到了完美的和谐与统一。
学术上的成功并不能掩盖他超群的管理能力,踏上工作岗位,李成龙的管理“天赋”便在基层的工作中得以显现,他的建言献策也让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卫生事业泛起涟漪阵阵。1993年,已有多年基层磨励经验的李成龙成为市三医院长、党委书记,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让“死水一潭”的单位焕发出青春的活力,短短几年时间,李成龙让三医从一个规模甚小的“乡镇级医院”成为一所在自己的特色领域中拥有相当话语权的市级医院,而且,在他的力主下,三医形成了以口腔科、精神卫生中心为立院之本的特色专科,直到如今,这两大专科依然是三医的“支柱产业”。以精品专科打造**医院、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便是在这时期成为李成龙长期坚持的理念。2003年,李成龙担任市二医院长,这种理念在院党委的支持下变得愈发清晰,且力度愈发的大,通过在原有强势班底的基础上进行人才、设备、服务等全方位地整合,肿瘤防治中心、脑科临床研究所、骨科临床研究所、心脏临床研究所、泌尿系疾病临床研究所等一系列在全市乃至全省打得响的专科“横空出世”,在为病患者提供更好服务的同时,也开启了我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又一个“新起点”。
在他的带领下,医院狠抓学科建设,目前有神经外科、消化内科等十九个专科已被确认为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其中肿瘤防治中心被确认为省级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医院先后成功开展了冠状动脉搭桥术、脊柱侧弯矫正术、断指断掌再植术、肾移植、介入治疗等100多项高新技术,多项填补了市内空白。医院走科教兴院、科教强院之路,截止目前医院共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共有55项科技成果通过了国家、部、省、地市级科技管理部门组织的专家鉴定,共发表学术论文2500余篇,参编专著50余部,年开展新技术新业务40余项。医院倡导“仁爱、和谐、严谨、卓越”的人文精神,坚持“以人为本、诚信敬业、文明行医”的服务理念,本着“医诚、业精、质优、价廉,对生命和健康尽职尽责”的服务准则,加强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建设,不断改善服务态度和服务环境,规范服务流程,医疗收费合理透明,尊重和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不断满足患者的医疗服务需求,社会对医疗服务满意度达98.6%。医院先后被授予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湖北省分行业十强、省以病人为中心、文明优质服务示范单位、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如今,李成龙仍然在管理者和学术人之间奔跑。作为院长,医院的发展,医疗体制的创新和变革,广大病患者的要求和呼声,这是他每天需要面对并时时操心的地方;作为一个在学术上颇有建树的整形外科专家,专家坐诊、疑难手术的会诊和指导、学术课题的研究,李成龙依然一样不落。虽然成果没有以前那样猛、烈,但求索的心仍存,奔跑的脚步依旧。
(写于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