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铭,主任医师,荆门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荆门市神经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脑卒中规范化外科汉疗荆门课题组负责人。他敢于向生命的禁区挑战, 成功开展了省内地市级医院首例脑干肿瘤切除手术, 成功为一名15个月大婴儿进行了急性开颅手术,打破了本地同类手术最小的年龄限制,率先在荆门市实施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先后成功独立开展了垂体瘤、听神经瘤、小脑肿瘤、颅咽管瘤、椎管肿瘤和胶质瘤等手术。他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受到了广大患者的爱戴。
张铭简介:主任医师,荆门市神经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荆门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脑卒中规范化外科汉疗荆门课题组负责人。率先在荆门市实施亚低温治疗成功救治了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成功独立开展了垂体瘤、听神经瘤、小脑肿瘤、颅咽管瘤、椎管肿瘤、巨大脑瘤和胶质瘤等手术。撰写学术论文21篇,获市级研究成果奖三次,多次出席全国性的学术会议,参编了《现代神经外科学》。
据不完全统计,心脑血管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世界前列,平均每小时死亡高达300人。但是,自从有了脑外科(又称神经外科)之后,人们又是幸运的,脑外科医生们怀着一颗爱心,以专业的医学知识和精湛的医术为众多脑科疾病患者解除了病痛,使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续。张铭,正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一个敦厚而又充满睿智的医生。
1982年,张铭以优异成绩从湖北民族学院医学专业毕业,被分配在沙洋第二人民医院工作,后先后被调入市一医、市二医。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医院决定发展脑外科,当时脑外科在医学界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处在起步阶段,由于技术不成熟、医疗设备落后、手术成功率低,来院做手术的人可谓凤毛鳞角,愿意从事脑外科的医生更是少之又少。可张铭意识到,虽然发展脑外科的客观环境不容乐观,但脑外科是外科学中的“珠穆朗玛峰”,是一门高尖端的新兴专业,于是,他选择做一名脑外科医生。
1990年至1991年间,受医院派遣张铭到武汉同济医院进修脑外科,1997年走上脑外科主任的岗位。
21世纪的外科是“微创外科”,即以最小的手术伤口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这也成了张铭实践手术成功新理念的一个突破点,他把目光瞄准了当前医学界最先进的微创新技术,并于1992年从大连医科大学引进了颅内血肿碎吸术,用于治疗脑溢血,从而开创了荆门市微创治疗脑溢血的先河。随后,他主持开展的《CT定位锥颅血肿碎吸术及尿激酶溶血治疗重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获市级科研成果二等奖,达到省内先进水平。2002年,国家十五攻关课题“脑卒中规范化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在荆门设课题组,张铭理所当然地任课题组组长。
众所周知,脑肿瘤手术是所有手术中风险最大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作为脑外科主任,为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张铭带领全科室医生不断拓展业务,开展了小脑肿瘤、脑膜瘤、胶质瘤、垂体瘤、听神经瘤、动脉瘤等手术。
1998年, 有一个从沈集来的石姓年轻患者,来院就诊时路都走不稳,且伴随剧烈头痛,后经检查被确诊为四脑室肿瘤,她的肿瘤长在脑干上,情况非常危险。此前,很多人都建议她到武汉等大城市做手术,后经多方打听到张铭,于是他们慕名找来。接诊后,张铭既感到欣慰,也感到巨大的压力,他反查阅相关资料,与科室同仁进行多次术前讨论后,制定了周密的手术计划。手术成功后他始终守在病房,直到3天后患者可以进食了,才松了一口气。手术后的第17天,患者出院了,至今也没有复发。
2003年,从江陵来了一位王姓患者,曾在荆州、武汉等多家医院治疗,被确诊为颅咽管瘤。由于肿瘤巨大且靠近脑干,手术难度非常大,被告知需要近五万元的费用。后经人介绍找到张铭,他仔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告知若手术顺利的话,费用可控制在两万元左右。四天后,患者就带着妻女和大包的行李从江陵赫穴辗转来到荆门,“不由分说”住进了医院。这次手术同样取得成功。一年后,患者还专程到荆门复查,为表达对张医生的感激之情,特地从家乡带来了10斤糯米和自制的酒曲。
我市从1973年第一次开展脑外伤手术以来,一直采用传统的手术方法。2000年5月至10月张铭在上海第二军医大进修脑外科,回院后他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手术理念,采用“亚低温”方式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大大提高了存活率,并降低了致残率。2001年,他在我市开展了第一例“亚低温”治疗,获得成功,达省内先进水平,此治疗方法重在强调手术后的大脑保护,在我市脑外伤的治疗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作为医生,在临床实践中遇到一些疑难病例是常事。对此,张铭并没有一推了之,而是认真检查、仔细分析,并结合国内外先进技术进行大胆创新。那年夏天,医院来了一位因车祸致使头部外脑受伤的李姓患者。之前,该患者在外地治疗了三个月,仍然鼻部流水不止,医学称之为“脑脊液鼻漏”,治疗困难且复发率高。接诊后,他从患者的各项检查结果入手,认真研究了国内外对此类病例的治疗方法,扬长避短,自行设计出独特的《三明治式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并亲自为患者施行手术。术后第二天,病人的鼻部流水就停止了,且一直未复发。此后,他又用此方式对十几例病人实施了治疗,效果显著,此独特的手术方式也在全国性的专题学术会议上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1998年7月中旬,烟墩镇一位老人因痛风性肾病合并高血压导致脑出血,被送入脑外科。经CT检查发现出血部位在小脑,紧靠人的生命中枢——脑干,老人病情危重,随时都可能死亡。不少医生考虑到患者年龄大、出血多,手术危险性大,都建议保守治疗。但张铭清楚地意识到,如果不做手术,病人随时都有死亡的可能,他在向患者家属讲明利害关系,征得家属的同意后,立即进行了手术。经过大家5个多小时的携手战斗,手术成功了。第二天,正当他稍稍松了一口气的时候,病人突然出现了并发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怎么办?肾内科医师会诊后认为,只有进行血液透析方能挽救患者生命,但血液透析对于开颅术后仅一天的老人来说,危险性非常高。大家犹豫不定把目光投向了张铭,思前想后,在充分分析了利弊后,勇敢地说为了病人的生命,做。在进行透析的四个多小时里,他始终守候在患者身边,详细观察病情,顾不上喝水、吃饭,直到治疗完毕病人送回病房。经过43天的精心治疗和护理,老人痊愈了,步行回家了。
脑干是人的生命中枢,主管人的呼吸、心跳、意识、运动、感觉等,而延髓为循环、呼吸中枢,长期以来被视为手术禁区,脑干肿瘤的手术治疗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之一,稍有不慎就可致患者呼吸、心跳停止或成为植物人。2007年4月,张铭敢于向生命的禁区挑战,为一名来自钟祥的脑干肿瘤患者成功完成了国内不多见的脑干(延髓)肿瘤切除手术,成为目前省内地市级医院首次完成这种超高难度的手术的成功者。
2009年5月1日,张铭又成功为一个15个月大的婴儿进行了急性开颅手术,打破了本地同类手术最小的年龄限制。
这位15个月大的婴儿5月1日从家人背后摔下,后枕部着地,当即哭泣,很快出现昏迷,经120送往二医之后,呈现出昏迷、头皮肿胀,右侧瞳孔光反射消失,左侧瞳孔光反射减弱等症状。接诊之后,神经外科立即完善相关术前准备,并向患者家属告知病情,进行急诊手术。
在医院其他科室的全力配合下,神经外科在全麻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加去骨瓣减压术。术后患者昏迷,双侧瞳孔光反射存在,自主呼吸恢复,带气管套回ICU。请儿科医师多次查看病人予以指导治疗后,患者病情逐渐稳定。患儿意识稍好转之后,转入神经外科病房继续治疗。经过该科医师细心诊治,意识逐渐恢复。脑水肿减轻后,又进行了高压氧治疗。目前,该患儿已完全康复.
写于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