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医生们联合手术,为我老伴争取‘一线生机’,恐怕出不了重症监护室,现在她的情况基本稳定了,我们家里人也松了口气……”11月6日,陈女士(化名)的家属将两面写着“医德高尚技精湛 妙手回春暖人心”的锦旗,分别送到荆门市人民医院神经介入科、NICU(神经重症监护室)医护手中。
▲陈女士家属将两面锦旗分别送到NICU和神经介入科医护手中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病情瞬息万变,但凡一个环节耽误了或处置不当出现并发症,结局可能就不一样!”荆门市人民医院NICU主任邹安平对陈女士23天的“守护”仍记忆犹新。
动脉瘤破裂出血“命悬一线”
陈女士年近七旬,除了十多年的高血压病史,身体还算健康。10月中旬的一天中午,刚吃过午饭的陈女士突然感到剧烈头痛、呕吐,少时便倒在地上不醒人事。
CT检查提示:大脑前交通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情况危急!“急性呼吸衰竭、肺部感染、吸入性肺炎……更要命的是动脉瘤破裂出血量大且破入脑室,随时可能出现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危及生命。”充分了解陈女士病情后,荆门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一边积极呼吸支持、抗感染稳定生命体征,一边立即启动急危重症救治(卒中中心)“绿色通道”,护送其直达手术室。
▲横亘在陈女士大脑前交通动脉的“血管瘤”
与此同时,神经介入科、神经外科、麻醉科、NICU迅速研判诊疗方案——首先得尽快将出血的动脉瘤进行栓塞,绝不能让它再次破裂,否则“非死即残”,连抢救的机会都没有!紧接着再把颅内的血水引流出来、缓解颅内压力,为后期的康复创造有利条件。
“动脉瘤栓塞术+脑室外引流术”这套手术“组合拳”是对荆门市人民医院血管介入、神经外科、麻醉以及护理团队的考验。
多学科接力救治“化险为夷”
一圈、两圈、三圈……在DSA影像显示下,通过腹股沟股动脉穿刺、引导微导管进入脑动脉病灶,将弹簧圈送到动脉瘤腔内,利用弹簧圈的机械闭塞原理,将动脉瘤隔绝于载瘤动脉的血循环之外。荆门市人民医院神经介入科李威屏气凝神、娴熟地操作着导管,仅用了不到一个半小时,就对陈女士的动脉瘤屏进行了完美致密填塞,出血情况得到控制。
此时,陈女士仍处于全麻状态,“接力棒”交到了神经外科手中。切开头皮、颅骨钻孔、精准置入引流管……20分钟后,荆门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王少波便成功将陈女士颅内的血水引流出来,降低了颅内的压力。
“谢谢、谢谢,感谢你们给了她第二次生命!”当得知手术非常成功的消息,陈女士家属激动不已。动脉瘤栓塞、颅内引流减压成功只是第一阶段,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后续的康复治疗也很键,“接力棒”又交到了NICU手中。
▲NICU主任邹安平(左三)了解患者病情进展
“陈女士在动脉瘤破裂出血量大、范围广的情况下能够顺利苏醒,并且没有神经功能障碍,是十分幸运的,这也跟整个抢救流程的规范、高效,以及所有参与抢救科室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荆门市人民医院NICU主任邹安平表示,考虑到陈女士病情危重、年事已高,又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情况,NICU医护团队采取了呼吸机辅助呼吸、防止脑血管痉挛、脱水降颅压、稳定血压血糖、营养支持等多项治疗措施,为陈女士的顺利康复“保驾护航”。
▲NICU医护团队时时关注患者康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期间,经过NICU医护团队及心血管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ICU、神经外科、康复医学科等多学科十余次“密集”会诊,积极给予心肺、神经、肢体康复训练等精心治疗和悉心护理,陈女士意识逐渐清醒。11月初,在NICU里待了20多天的陈女士脱离呼吸机,血压平稳、四肢活动正常、肺部炎症也得到控制,遂转出进入后续的功能康复治疗。
截止发稿时,又一例因创伤性硬脑膜血肿、脑挫伤、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急行脑外科手术转入NICU治疗24天、病情稳定,转入神经外科康复出院。11月13日,已经能下地行走的患者,特地与家人一起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笔者手记:
练兵千日,用在一时。每一例急危重症患者的成功救治,与其说是医护创造了奇迹,不如说是来自“没有金刚钻,哪敢揽瓷器活”的底气。荆门市人民医院(荆门市脑血管病医院)“国家级”高级卒中中心的建设,以及神经外科、神经血管介入团队的不断优化,为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及时救治、康复提供了高效的支持与保障。“一体化”诊治流程、“多学科”协同模式,让以卒中、颅内动脉瘤为代表的急危重脑血管疾病患者获得更科学、更全面、更优化的诊疗方案,也标志着荆门市人民医院专科专病(脑血管)特色医疗日趋成熟,卒中中心、神经外科领域的高难度、高风险手术跻身鄂中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第一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