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导航

一“网”通四级,救“心”肯定行 ——荆门市东宝区“心电一张网”救治心梗 患者再立新功

发布时间:2023.06.16浏览次数:882

  10:24分,一位自诉“胸闷气短,且伴有心慌、极度不适”症状的44岁男性患者走进荆门市东宝区牌楼镇牌楼村卫生室;

  10:26分,周医生接诊后当即测量患者血压高达190/130㎜Hg,考虑大概率是心脏问题;

  10:31分,心电图检查有条不紊,并经荆门市东宝区“心电一张网”发送至荆门市人民医院“心电图诊断中心”(功能检查科)。

  10:38分,荆门市人民医院功能检查科医生发现该份心电图异常后,线上时时诊断、上报危急值,同时向牌楼村卫生室周医生反馈——患者诊断为“心肌梗死”,并立即进行诊疗指导、询问病情,征求患者同意后立刻拨打了“120”。

图片1.png

图片2.png

▲患者心电图及诊断报告

  荆门市人民医院(东院)急救站收到调度任务后立刻发车。

  出车途中,救护车随车医护也接收到了来自“心电一张网”的危急值预警,并明确该患者心电图已被确诊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到达现场后,医护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了规范化院前处置:口服心梗一包药、给氧、建立静脉通道、生命体征监护、患者知情同意等,并通知荆门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启动胸痛“绿色通道”救治流程。

  11:45分,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后,患者被迅速推至早在半小时前就已经启动的荆门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导管室,立即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11:57分,成功穿刺后,开始造影、定位;

  12:16分,导丝通过患者闭塞血管段,血流的重新灌注标志着血管成功开通。

  患者从走进村卫生室就诊、心电图确诊,到转运+PCI开通血管,全过程112分钟,符合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标准——“首次医疗接触至导丝经过血管开通时间小于120分钟”的救治要求。

图片3.png

▲患者PCI术前(左)、术后(右)血管情况

  患者的高效、成功救治,得益于荆门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的规范化协同救治流程,更有荆门市人民医院牵头构建的“东宝区‘心电一张网’”——乡村卫生室当“前哨”,镇县医疗机构(胸痛救治单元)来“协同”,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是“后盾”,让胸痛救治“再快一步”。

  一直以来,因为受限于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设施、技术和服务水平等条件的不足,很多农村心血管疾病患者没能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查,小病拖成大病甚至危及生命。由荆门市人民医院牵头建设的荆门市东宝区“心电一张网”改变了这一局面,解决了基层医疗机构“没有检查设备、没有专科医生”这两大问题。

图片4.png

▲2023年3月23日,荆门市人民医院——东宝区“心电一张网”建设启动(资料图)

图片5.png 图片6.png 

▲东宝区卫健局党组书记张杰(左图)、荆门市人民医院院长李军华(右图)向2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捐赠心电设备

  复盘整个救治流程,患者到达村卫生室就诊,村卫生室医生怀疑患者心脏类疾病,便立即便用荆门市人民医院捐赠的设备给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并按照培训要求将心电图数据同步上传至“荆门市人民医院心电诊断中心”进行会诊,若心电图出现异常,系统会立即反馈危急值预警提醒。随即,荆门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对胸痛患者展开积极的协同救治,从每一份危急值心电图的采集就已经开始了,也可以说“心电一张网”是延伸至东宝区及至荆门市各个角落的“智慧化”胸痛救治触发按钮。

  荆门市东宝区“心电一张网”于2023年3月23日在荆门市人民医院启动建设,至今已建设覆盖7家乡镇卫生院、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3个村卫生室,心电图月会诊量超1200例次。

图片7.png

图片8.png 图片9.png

▲“心电一张网”终端设备信息采集培训、实操(资料图)

  “心电一张网”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完善,为基层医院提供24小时心电图判读诊断支持的同时,通过心电诊断中心心电网络的实时传递、信息共享、快速诊断、及时回传,把村卫生室及镇县级基层医疗机构和患者联系在一起,有效前移急性胸痛救治关口,构建“胸痛中心—胸痛救治单元—村卫生室—患者”四级防治体系。以三甲医疗机构——荆门市人民医院(“国家级”胸痛中心)为核心实现医疗资源共享,从而让更多偏远农村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得到早期筛查、及时诊断和规范诊疗,为以急性心梗患者为代表的救治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