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疼痛科质控中心2023年年会暨三叉神经痛诊疗新进展学习班暨湖北省疼痛学会帮扶项目——适宜技术基层行(荆门站)
为提升对疼痛性疾病的诊治能力,加强荆门地区疼痛学科同道的学术交流,促进湖北省疼痛学科事业的发展,5月20日—21日,荆门市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疼痛科质控中心2023年年会暨三叉神经痛诊疗新进展学习班在荆门市人民医院成功举办。期间,湖北省疼痛学会帮扶项目——适宜技术基层行(荆门站)“首站”在该院启动。湖北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张咸伟、荆门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涂敏出席会议并致辞。
5月20日,荆门市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疼痛科质控中心2023年年会召开。荆门市医学会秘书长曾阳忠表示,当前生活节奏的加快及人口老龄化,使慢性疼痛的发病呈现上升趋势,疼痛科医疗质量控制工作会议的召开对提升疼痛科的规范化诊疗能力,切实推进全市疼痛学科诊疗的标准化、同质化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对在主委单位荆门市人民医院的牵头带领下,全市疼痛学科所取得的发展成果以及质量控制工作中的辛勤付出表示肯定。
荆门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荆门市人民医院疼痛科主任陈会平主持会议,并对疼痛学分会相关工作进行了汇报,规划疼痛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推动全市疼痛医学的发展。随后,荆门市人民医院疼痛科陈会平、伍世亮,荆门市康复医院疼痛科范儒军、沙洋县人民医院疼痛科杨思等来自荆门地区医疗机构的疼痛专业同仁进行了学术分享。
▲荆门市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疼痛科质控中心2023年年会现场
▲陈会平、伍世亮、范儒军、杨思等荆门地区医疗机构的疼痛专业同仁进行学术分享和交流
5月21日,三叉神经痛诊疗新进展学习班(国家级继教项目)暨湖北省疼痛学会帮扶项目——适宜技术基层行(荆门站),将整个会议的学术氛围推向了高潮。
▲三叉神经痛诊疗新进展学习班(国家级继教项目)暨湖北省疼痛学会帮扶项目——适宜技术基层行(荆门站)会议现场
根据《中国疼痛医学发展报告》显示,我国慢性疼痛患者超过3亿人,且正以每年1000万至2000万的速度增长。“疼痛已被现代医学列为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慢性疼痛日益成为危害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综合能力更强的疼痛诊疗体系,对疼痛学科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湖北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武汉同济医院张咸伟教授对《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工作方案》进行了解读。他表示,国家逐步推广疼痛综合管理,加强疼痛学科建设和慢性疼痛诊疗能力水平,力争实现试点医院门诊、急诊和住院患者及时获得疼痛诊疗服务,证明了我国疼痛科已经正式进入国家卫生医疗体系。
▲湖北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武汉同济医院张咸伟教授致辞
会议还邀请到了武汉协和医院杨东教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冯晓波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贾一帆教授等进行了学术讲座。《微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红斑肢痛症的诊断和治疗》《脊髓电刺激植入的临床应用》……一个个精彩纷呈的分享,从更高维度、更广视角带来思想碰撞和交流,让先进的疼痛诊疗理念、科研成果和临床实践更多地惠及广大疼痛患者,提高疼痛学科的整体水平。
▲张咸伟教授解读《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工作方案》,武汉协和医院杨东教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冯晓波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贾一帆教授分别进行学术讲座
湖北省疼痛学会帮扶项目——适宜技术基层行(荆门站)“首站”活动中,武汉市第四医院疼痛科副主任周伶、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疼痛科习诗良、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疼痛科副主任郑婧分别就射频技术、超声引导技术、物理治疗(冲击波/高能激光)等疼痛科微创适宜技术展开专题讲座,并对肩袖注射、星状神经阻滞、枕神经射频等3个病例进行了实操示教观摩。
▲武汉市第四医院疼痛科副主任周伶、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疼痛科习诗良、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疼痛科副主任郑婧分享疼痛学科适宜技术
“平台的搭建不仅能加强学术交流,为临床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提高专业人员对疼痛的认知度,促进基层疼痛诊疗技术的进一步提高,更好地解决患者的疼痛问题,为健康中国战略贡献湖北力量。”湖北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张咸伟对“适宜技术基层行”项目的开展及疼痛学科未来发展充满了期待。
▲适宜技术实操示教观摩
▲湖北省疼痛学会帮扶项目——适宜技术基层行专家与荆门市疼痛学分会基层代表座谈会现场
▲部分专家教授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