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楼镇卫生院——74分钟!
胡集镇卫生院——45分钟!
子陵铺镇中心卫生院——25分钟!
……
这是荆门市全域66家基层医疗机构(胸痛救治单元)中,陆续成功开展“急性心肌梗死溶栓+转运PCI”救治的“D-to-B时间”(door-to-balloon time,即“门球时间”),是指急性心梗患者从进入医院大门到球囊扩张血管再通时间。
“前些年没这么快,两三个小时很常见,甚至还有五六个小时以上的,基本上无回天之力、预后极差……”荆门市心血管病防治中心主任、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荆门二医”)心内二科主任李琳介绍,国际标准“门球时间”<90分钟。这一时间的长短,是决定急性心梗患者抢救成功与否的“黄金时间”,缩短“门球时间”,能为患者争取更大的生机。
术业有专攻,打赢“心脏保卫战”
“女,62岁,胸闷三天,加重12小时。”2023年1月17日15:28,一句简短主诉、一张心电图先后出现在“荆门二医胸痛救治网络微信群”。
▲首份心电图
“下壁心梗,筛查后溶栓。”荆门二医胸痛中心专家响应并给出指导建议。15:48,第三代溶栓药被顺利注入患者体内后,救护车转运至上级医院进一步救治。
胡集镇卫生院(首诊医院)、荆门二医胸痛中心(上级医院)救护车顺利对接,到院后绕行急诊科、CCU(冠心病监护病房),于17:30直达导管室。
冠脉造影提示溶栓有效,血管再通,随即植入心脏支架。血管一疏通,患者主诉症状完全缓解,数日后再次评估患者心脏,心肌坏死很少,对今后的生活几乎没有影响。
▲溶栓后心电图
从到达医院大门到开通血管,“D-to-B时间”60分钟,“心脏保卫战”赢了。此例患者为胡集镇卫生院自2022年5月创建胸痛救治单元以来,成功实施的第8例“急性心梗基层溶栓+转运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开通血管)”救治。也是自2021年荆门市实施“323”攻坚行动以来的第19例急性心梗基层溶栓成功案例。
是谁在频频刷新救“心”速度?荆门市心血管疾病防治中心“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类似的‘心脏保卫战’之所以打得赢,与上下级医疗机构协同作战的高度默契密不可分。”李琳表示,胸痛中心与基层胸痛救治单元联动、“溶栓与PCI”无缝衔接、远程指导,既实现早期再灌注,缩短心肌总缺血时间,又保证了后续开通效果,最大程度为患者争取了宝贵的救治时间,挽救心肌、拯救生命。这也是荆门市心血管疾病救治网络体系最突出的优势——有序、衔接、高效。
他们并非“孤军”奋战,全市80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的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网络成员单位24小时待命,联合1316家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全力迎战以急性心梗(胸痛)为代表的心血管疾病,一次次“狙击”摧毁心脏的无形力量。
谋略中布局,搭建“救心一张网”
胸痛是一种常见而又能危及生命的病症,但是涉及的病因非常复杂,其中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张力性气胸致死率最高。
“突如其来的‘发病’让很多人措手不及,如果自救/就医意识不强,没当回事儿想着‘挺一挺’就好了,有的以为是‘老毛病’犯了,有的挺着挺着就晕了,甚至有的直接心脏骤停……”数据显示,我国仅有不到20%的患者在胸痛发作后1小时内就医,80%的患者在发病后2小时甚至更晚到达医院。
如何快速诊断、缩短患者从发病到治疗的时间?从2021年“323”攻坚行动启动、荆门市心血管疾病防治中心正式成立,到2022年全市12家胸痛中心、68家胸痛救治单元,搭建起“市-县-乡-村”共同参与的区域协同救“心”网络——由荆门二医作为牵头单位的荆门市心血管疾病防治中心,成为全市心血管疾病防治的“定海神针”。
《孙子兵法》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善于用兵作战的人,总是首先制造不可被敌战胜的条件。
全市基层医疗机构胸痛中心/胸痛救治单元创建“如火如荼”。“基层医疗机构往往是胸痛患者发病后,寻求医疗帮助的第一场所,是急性胸痛诊疗、救治的最前线。”李琳介绍,急性胸痛救治的“黄金时间”只有120分钟,“胸痛救治单元”建设把以急性心肌梗死为代表的胸痛救治战场前移,减少发病后早期的救治延误,发挥着“前哨站”的作用。牌楼镇卫生院、子陵铺镇中心卫生院、罗店镇卫生院、柴湖镇卫生院、栗溪镇卫生院、后港镇中心卫生院、石桥驿镇卫生院、麻城卫生院、旧口镇卫生院、仙居乡卫生院、马河镇卫生院、龙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葛洲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13家基层医疗机构已陆续通过“胸痛救治单元”认证。
“前哨站”有了,如何让基层医疗机构的胸痛救治意识、能力有所提高,成为急性胸痛救治的“吹哨人”?
10余例“救护车溶栓”开创荆门地区急性胸痛救治先河;急性心梗基层溶栓实现0的突破,累计成功实施病例19例;基层医疗机构平均溶栓时间由初始40分钟降至25分钟……荆门二医心血管疾病专家全年30余次下基层培训宣传、现场指导,以及组织66家基层医疗机构的72名临床医师,通过“基层医疗机构心血管疾病医师救治能力提升培训班”为期60天的脱产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能及时、准确识别高危胸痛患者,尽早规范实施处置,为后续的协同救治创造了条件。
基层医疗机构是距离老百姓最近的医疗资源,胸痛救治单元是救治“前哨站”,溶栓就是抢救胸痛患者的‘起跑第一公里’。
2022年9月23日,荆门市急性心梗溶栓救治“全市模式”创建全面启动。目前,荆门市心血管疾病防治中心正以基层胸痛中心/胸痛救治单元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急性心梗的溶栓技术能力,全面推进急性胸痛患者“溶栓+转运PCI”区域协同救治防控网络的覆盖面。
▲荆门市基层医疗机构急性心梗溶栓救治“全市模式”启动会
▲荆门市急性心梗区域协同救治“全市模式”建设方案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上医治未病。”荆门市心血管疾病防治中心的目标不仅是“治”,还有救治之前的“防”。2022年在省政府、省、市两级卫健委的领导下,荆门市大力实施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宣教、一体化筛查管理,从源头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开展预防宣教近400场、受益群众26万余人、落实一体化筛查114万余人、新增纳入管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5万余人。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荆门市心血管疾病防治中心的“脚步”,将踏遍全域1.2万平方公里,持续推行“心梗基层溶栓+转运PCI”模式,建成的“市-县-乡-村”四级胸痛救治网络体系。
▲荆门市基层医疗机构心脑血管疾病一体化防治培训班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