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导航

不开颅不动刀,小小弹簧圈“填平”动脉瘤

发布时间:2022.11.10浏览次数:957

  眼睑下垂、视物重影模糊、还常常感觉头晕……住院一查,脑袋里竟长了“瘤子”,荆门二医神经介入科“双微导管栓塞术”化险为夷——

  “幸亏发现了,这脑壳里的血管要是哪天破了,非死即残……李主任不但技术高超,还为我节省了安支架的费用。”荆门二医神经介入科病房内,65岁的赵女士感叹医生专业、负责的同时,也为“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点赞。

  从确诊“颅内动脉瘤”到微创介入手术及时消除“致命隐患”,即将康复出院的赵女士说起这次的经历仍心有余悸。

真相大白,颅内竟藏着“不定时炸弹”

  右眼睑下垂、常感觉头晕、视物重影模糊……赵女士被这些症状困扰数月,多次到外院眼科、内科求治无果,中医针灸效果也不佳,严重影响其工作生活不说,一向开朗的赵女士常为此焦虑不安。

  10月21日,赵女士因“冠心病”在荆门二医住院期间,医生了解到相关情况后,遂申请了神经介入科会诊。

  这一查不要紧,头颅CT及磁共振提示右侧颈内动脉末端高密度影、边界清、呈类圆形,综合分析“动脉瘤”可能性极大。待赵女士冠心病完成治疗、情况稳定后,转入神经介入科进一步确诊、治疗。

  “脑壳里怎么长瘤了?眼皮耷拉的情况会不会跟这有关?”赵女士的种种疑问,头颈部血管造影(CTA)成像给出了明诊断——右侧颈内动脉C7段动脉瘤、(约7.5mm×6mm)、瘤颈约5.5 mm。

图片1.png

▲赵女士“右侧颈内动脉C7段动脉瘤”(右图红箭头处)血管3D重建

  荆门市脑血管病医院常务院长、荆门二医神经介入科主任李威介绍,“动脉瘤”是颅内动脉血管壁上某个“薄弱点”在血流冲击下,形成的一个小鼓包,大小、形状各有千秋,小的不到5毫米,大的比1元硬币还大。因外形看上去就像动脉上长出了一个气球样子的“瘤子”而得名,好多人还不止长一个,患者甚至感受不到任何异常。

  “它的存在就像是在颅内埋了一颗‘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在压力很高的动脉血流冲击下,引起瘤壁破裂,造成致命性大出血。”李威针对赵女士的情况,考虑鼓起来的瘤体压迫临近的动眼神经,从而造成神经麻痹、损伤,其右眼睑下垂可能就是“动脉瘤”导致的,并和赵女士说明了不及时处理的巨大潜在危险。

有惊无险,小小弹簧圈“精准巧填塞”

  “及时“摘”瘤消除隐患、明确右眼睑下垂病因后针对性治疗。”赵女士得到数月最清晰的“答案”,还意外“收获”动脉瘤隐患,强烈要求立即手术治疗。

  李威介绍,颅内动动脉瘤的治疗方式有“开颅夹闭”和“介入栓塞”两种。近年来,介入栓塞因不开颅、损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已经逐渐替代传统的开颅手术成为常规治疗方式——经股动脉穿刺,通过微导管向动脉瘤内填塞弹簧圈(一种质柔软的铂金材质金属丝),促使瘤体内血流变缓或停滞,破裂的可能性也就变得非常小了。

  然而,单纯的弹簧圈填塞不稳定、易脱出,并不适合赵女士的“宽颈动脉瘤”(瘤颈宽度超过4mm)。其脑动脉硬化、迂曲狭窄且有多发缺血灶等血管条件差,如若在弹簧圈栓塞的基础上增加支架辅助,术中支架到位效果不确定、术后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出血风险大,影响后续的治疗。

  是否可以不放辅助支架达到介入治疗的效果呢?李威带领的血管介入团队综合评判,决定为赵女士实施“双微导管栓塞术”填塞动脉瘤。

  “手术过程相较于单一导管弹簧圈栓塞复杂,需要两根微导管分别精准抵达瘤囊内,通过交替释放弹簧圈致密填塞,让它们‘你缠着我,我绕着你’,稳定地待在瘤囊内,不要脱出至动脉血管内。”李威表示,这样交互编织的弹簧圈(如同我们生活中用的“钢丝球”),最大的优势就是稳定性强,未应用支架就解决了弹簧圈稳定的问题,术后既不需要服用抗凝药物,又减少了支架的昂贵花费。

  10月26日,手术如期进行。李威带领神经介入团队,凭借丰富经验和娴熟技术,在密如蛛网的脑组织、神经中,将两枚6mm×18cm弹簧圈精准置入赵女士的动脉瘤囊内,并将其编织成一个均匀、稳固的栓塞“基础”。

图片2.png

图片8.png

图片9.png

▲脑动脉瘤“开颅夹闭”和“弹簧圈栓塞”示意图

图片3.png

▲术中影像引导下,微导管前端精准抵达瘤囊内(红箭头处)

  紧接着,第3枚5mm×15mm弹簧圈、第4枚4mm×6cm弹簧圈、第5枚2mm×6cm弹簧圈……逐步将“钢丝球”编织得越来越致密,整个手术耗时3小时。

  术后,血管造影显示原动脉瘤位置不显影,标志着瘤囊栓塞完全,正常血管、言语、运动神经等均未受影响,赵女士及家属对治疗效果十分满意。

图片4.png

▲双微导管(弹簧圈)致密栓塞术后,血管造影“动脉瘤”瘤体不显影

  李威提醒,脑动脉瘤较小且没有破裂时,几乎没有症状,如果形态不规则、有增长趋势、血压控制不理想的40岁以上人群,可以通过血管超声、MRA(核磁共振血管造影)、CTA(CT血管造影)等明确诊断。对出现不明原因的头痛、呕吐、头晕、重影、眼球上后部的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到脑血管(神经介入)专科就诊,并及时手术干预,切莫等到出血或突破裂,致死致残留下遗憾。

图片5.png

▲术后,李威查房关注动脉瘤患者康复情况(图文无关)

  目前,荆门市脑血管病医院(荆门二医神经介入科)单栓、支架辅助栓塞、双微导管栓塞、血流导向装置等,已经成为脑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主流技术。针对不同病患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有效降低患者致死率、致残率和复发率。

  “最难的永远不是技术上的问题,在任何风险面前,家属信任和理解给了我们信心和力量,更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李威感慨。

图片6.png

▲李威查房途中遇见病区另一位动脉瘤术后的八旬老人

图片7.png

▲李威在病区为刚入院的动脉瘤患者科普治疗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