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血糖高就是得了糖尿病?
引起血糖高还可以是以下疾病:
1. 肝炎、肝硬化;
2. 甲亢、肢端肥大症;
3. 急性感染、烧伤、烫伤等。
误区二:吃糖过多会得糖尿病?
糖尿病与吃糖过多没有直接的关系:吃糖过多不一定会得糖尿病,糖吃得少也不见得就不会得糖尿病。遗传、肥胖、运动不足、高热量和高脂肪饮食等,才是导致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如果家族中有人患有糖尿病,那么就要注意了:一定要妥善控制甜食的摄入量,同时避免肥胖。
误区三:没有“三多一少”症状就不会得糖尿病?
“三多一少”即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体重下降(少)。这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但是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初期并没有出现这些症状,所以年龄超过40岁的中年人,最好定期到医院进行血糖的检测,一旦检查结果出现异常,尽快到医院做更全面的检查。
误区四:得了糖尿病,吃得越少越好?
这种看法是片面的,也是不科学的。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要均衡,五谷类、蔬菜类、水果类、肉类等,这些都要食用,这样才算“吃得对”“吃得好”,只有这样,身体才有“能力”去抵抗糖尿病,控制血糖水平。所以,得了糖尿病,不是吃得少,血糖就会控制得好,而是要合理进食、均衡营养,这才是科学的进食方法。
误区五:糖尿病人不能吃水果和糖类?
水果可以吃,选择很重要。苹果、梨、草莓、柚子等水果,糖尿病患者在平时是可以吃一点的。菠萝、芒果、香蕉等水果,糖友们还是不要吃为妙。实在想吃,混合其他低糖的水果,少吃一点,解解馋就可以了。
代糖食物,可以满足你爱吃甜食的心愿。代糖食物可以分成两大类:营养性甜味剂和非营养性甜味剂。常见的营养性甜味剂有木糖醇、山梨糖醇等,可以适量食用;常见的非营养性甜味剂有阿斯巴甜、醋磺内酯钾等,这类甜味剂为人工合成品,虽然热量很低,但是不能过多食用。
误区六:打胰岛素容易成瘾,不能打?
相对于口服降糖药来说,胰岛素的副作用是最小的。有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早期使用胰岛素,有助于减轻胰腺的负担,让其得到充分的休息,还能帮助其修复。注射胰岛素可在使用一个阶段后逐步撤除,最后改为口服降糖药治疗。
误区七:感觉很好,降糖药可以停一停?
已经用药的糖尿病患者如果擅自停药,血糖会很快回升,尤其是当糖尿病发展到中晚期时,血糖如果依然控制得不理想,擅自停药对身体的伤害要远远大于药物带来的危害。因此,长期服药或打针治疗是中晚期糖尿病人不可避免的。所以,不能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判断是不是可以停药;如果想减少药物用量,除了积极地利用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外,还要做好检测,并咨询医生,这样才能避免并发症的出现。
下一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