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导航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科普

发布时间:2024.05.13浏览次数:1196

1.什么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由新发现的布尼亚病毒引起的严重感染性疾病,俗称“蜱虫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蜱为其传播媒介。

 2.人类是如何被感染传播的?

蜱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后,再叮咬人时,引起病毒传播致人感染。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偶有报道,主要为直接接触危重病人的血液、呼吸道分泌物而被感染。

 3.哪些人容易感染?

人群普遍易感。每年4-10月份为流行季节,在丘陵、山地、森林等疫源地生活、生产的居民和劳动者,以及赴该类地区户外活动的旅游者感染风险较高。

图片1.png

4感染者有哪些临床表现?

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5~14天,多在6~9天。该病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在40℃以上,可持续10天左右)伴血小板进行性减少、白细胞降低、乏力、明显纳差、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查体有颈部、腋下及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上腹部压痛及相对缓脉;严重者可出现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可因休克、多脏器衰竭而死亡。

 5.蜱虫叮咬后怎么办?

 1)若发现有蜱虫叮咬在皮肤表面,可用烟头、香头轻轻烫蜱露在体外的部分,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不要用手直接接触、生拉硬拽,甚至挤破蜱体,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蜱的头部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

 2)有蜱叮咬或野外活动史者,请注意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叮咬后一到两周内,一旦出现发热等症状,应当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叮咬情况。

 6.如何预防感染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1)保持居室生活环境清洁,勤晒被褥;尽量避免与野狗、猫等无主动物接触。

2)应当避免在蜱类存在的地方,如草地、农田和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

3)外出到草地、农田、森林等野外环境提倡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

4)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结束劳动后应定期检查以上部位有无蜱虫叮咬。

5)尽量避免接触该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或分泌物。

7.如何做好蜱虫的个人防护和处理?

1)定期清理环境卫生

清理杂草,清除垃圾,打扫禽畜圈舍,避免婢虫滋生。若发现家中宠物、牲畜有婢虫寄生时可以用杀蜱的药剂进行药浴。

2)远离野草灌木

婢虫一般生活在野外树林、草地中,通常在草尖及灌木枝叶的顶端等待宿主,因此人在路上行走时应尽量在路中间,远离路边的野草灌木。外出游玩时,避免在此类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

3)加强个人防护

野外劳作或活动时,建议着浅色光滑的长袖衣裤,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鞋子里,尽量穿胶鞋。使用驱避剂喷涂裸露在外的皮肤。回家后应仔细检查一遍身体,尤其是头皮、腰部、腋窝、股沟和脚踝下方等部位是否有黑痣样的赘生物。